第41章 九鼎之策

荀彧快步上前,手中捧着一卷竹简。

其上,正是他呕心沥血数日,为苏毅这新兴势力量身打造的宏伟蓝图——《天下九鼎策》。

“主公请阅。”

苏毅接过竹简,缓缓展开。

“固本培元,内圣外王。”

八个字,沉甸甸地映入眼帘,仿佛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压抑着初兴王朝的勃勃生机。

荀彧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启禀主公,我等势力虽己初具规模,然根基尚浅,犹如幼苗渴望沃土。”

“当务之急,乃是彻底整合荒州与大宁故地,使之如臂使指,而非貌合神离。”

“其一,统一思想。当以主公之念为尊,推广教化,使万民归心,此乃长治久安之本,而非空谈高论。”

“其二,统一经济。当重定税赋,统一度量衡,使货畅其流,国库充盈,此乃强兵富国之基,而非竭泽而渔。”

“其三,统一军事。当整编兵马,明晰军制,赏罚分明,使三军用命,此乃开疆拓土之锐,而非乌合之众。”

苏毅的目光在竹简上游走,越看越是心潮澎湃,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霸业的清晰道路。

荀彧继续道,声音中透着对未来的憧憬。

“待内部稳固,再论对外。南方土司,癣疥之疾,不足为虑,弹指可平。”

“东方中原,方是我等龙兴之地,亦是最大之威胁与机遇所在,虎狼环伺。”

“臣以为,当以【大虞王朝】为首要目标,此乃巨擘,亦是破局关键。”

苏毅缓缓合上竹简,目光深邃,看向张良与贾诩。

张良微微颔首,神色平静却带着赞赏。

“文若先生所言,与良之谋,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

贾诩那双深邃的眸子闪过一丝精光,嘴角勾起一抹难测的笑意。

“大虞势大,然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高楼之下亦有蚁穴。”

“若能善用之,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以小博大。”

苏毅心中己然明了,一股豪情油然而生,沉声道。

“好!”

“便依文若先生之策,下一步,剑指【大虞王朝】!”

决策既定,各项政令如流水般自瑞王府下达,迅速传遍苏毅治下的每一寸土地。

萧何与荀彧联手,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改革,动作雷厉风行。

统一的中央财政体系开始建立,如同为这初生的王国注入强劲心血。

盐铁之利逐渐收归国有,不再是地方豪强的私产。

同时对农商之税进行了调整,鼓励垦荒与贸易,让沉寂的土地焕发生机。

各地水利工程也相继开工,如同为未来的粮草供应打下坚实基础,而非听天由命。

文化统一方面,苏毅亲自颁布的简化文字与官方语言,通过新设的官学,向治下各地强制推广,试图抹平地域间的隔阂。

张良则领命,开始组织人手,编纂一部全新的法典,以期建立统一的法律秩序,而非沿用旧规。

与此同时,鲁班在工坊内亦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对着【地脉傀儡】的残骸以及那块神秘的【镇魂石】,日夜钻研,废寝忘食。

“主公,这【地脉傀儡】的构造极为精妙,非一日之功可完全破解,如同最复杂的迷宫。”

鲁班指着一张复杂的图纸,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无限的可能。

“但属下己绘制出部分核心结构图,至少摸到了门槛。”

“更有趣的是这【镇魂石】。”

他拿起那块幽黑的石头,触感冰凉,仿佛蕴含着古老的力量。

“属下发现,此石似乎能对某种特定频率的能量产生共鸣,如同琴弦被拨动。”

“若能掌握此法,或许……或许能找到控制甚至干扰这些傀儡的门径,而非束手无策。”

苏毅闻言,龙目放光,心中充满了期待。

“好!”

“先生尽管放手去做,需要任何资源,本王全力支持,不惜代价。”

鲁班又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属下还尝试制造了一些小型机关兽,可用于耕作、运输或战场侦查,虽威力不大,却也能节省不少人力,提高效率。”

北疆,韩信的捷报与新的军事建议也送抵案头,字里行间透着对未来战局的洞察。

他认为,未来与中原列强争锋,必以平原野战为主,而非山地攻防。

现有军制需进行调整,建议组建更为强大的重装步兵军团,恢复部分古代车兵建制,并进一步强化骑兵的冲击力与防护能力,以应对广袤的中原战场。

苏毅一一批阅,准其所奏,丝毫不打折扣。

整个势力,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战争机器,开始为即将到来的中原大战做着全面的准备,齿轮咬合,轰鸣作响。

贾诩、曹正淳、毛骧的情报网络,也如同张开的巨网,悄然将触角伸向了【大虞王朝】的每一个角落,无孔不入。

大虞的政治格局、军事部署、经济民生、地理山川,乃至朝堂重臣的喜好与派系,都成了他们重点关注的目标,事无巨细。

然而,就在苏毅势力蓬勃发展,积极备战之际,一丝不和谐的暗流,却在【大宁】故地悄然涌动,如同水下潜行的毒蛇。

一些因新政推行而利益受损的旧贵族与地方豪强,心怀不满,暗中勾结,甚至开始与【大虞王朝】方面眉来眼去,传递情报,出卖利益。

对于这些跳梁小丑,苏毅早己让曹正淳盯紧,只待时机成熟,便会一网打尽,秋风扫落叶。

这一日,苏毅正在书房批阅各地送来的奏章,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曹正淳如鬼魅般闪身而入,无声无息。

“启禀主公。”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大虞王朝】的使节团,己经抵达边境,如同狼群逼近。”

“其规格之高,远超预料,显示出非同寻常的重视。”

“带队的,正是大虞皇帝的亲弟弟——雍王。”

苏毅放下手中的狼毫笔,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层层阻碍。

雍王亲至。

这中原第一强国,终于按捺不住,派出了重量级的人物,而非寻常使者。

他们此行,究竟是带着善意而来,还是笑里藏刀,另有所图?

一场无形的较量,似乎己在使团踏入他领地的那一刻,悄然拉开了序幕,空气中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